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傳承榮民大愛 開創光明願景

專欄:社論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今年十月三十一日是先總統蔣公一百二十六歲誕辰紀念日,也是第三十四屆榮民節,由於蔣公的睿智領導與榮民的奮鬥付出,對國家生存發展有重大的貢獻,因此,在這個特殊節日,緬懷蔣公德業,感念榮民無私奉獻,足以激勵國人傳承歷史責任的使命感,從而開創國家下一個百年的美好願景。
榮民節之訂立,主要就是在表彰榮民袍澤為國奉獻的精神志節與不朽貢獻。民國四十三年政府設置輔導會,開始辨理退除役官兵相關業務時,蔣公就曾特別指示:「安置退除役官兵不是法令,也不是責任問題,而是良心與道義的問題。」經國先生奉命主持退輔工作時,蔣公也再三叮囑:「你須好好地照顧退除役官兵,就像照顧自已的家人一樣。」可見,長期以來,政府都是秉持「崇功報勳」的理念,從事適切照顧榮民的各項服務輔導工作,使我國退除役官兵輔導制度,受到舉世各國的肯定與推崇。
「榮民」就是「榮譽國民」的簡稱,經國先生對此曾解釋說:「『榮民』兩字的稱呼,是不易得來的!這個受人尊敬的榮銜,是從你們千辛萬苦地對國家的勞績,並用你們的血汗換取來的。」回顧百餘年的民國史,我們可以清楚看出,無數榮民袍澤在青壯時期,不懼犧牲,執干戈衛社稷,捍衛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。迨及屆齡退伍後,他們的心仍然與國家緊密結合在一起,繼續為國家貢獻智慧和能力。馬英九總統並曾以「光復臺灣」、「保衛臺灣」、「建設臺灣」、「守護臺灣」這四項偉大貢獻,具體說明榮民在對日抗戰及捍衛臺海安全的無私付出,以及包括橫貫公路、曾文水庫、高速公路、臺中港、蘇澳港…等多項重大建設,處處都有榮民揮灑汗水的背影。這些犧牲和付出,在在顯示榮民對國家的貢獻,將永遠烙印在國人心中,永遠閃耀於歷史史頁中。
更何況,近年來一再傳出許多榮民將平日省吃儉用的積蓄,全數捐助社會慈善事業的感人佳話。他們共同的特色就是,生活清苦,卻樂於行善,或獎助興學,或濟助貧弱,全然不求回報,只是默默付出。他們的愛心和義行,再次證明「榮譽國民」一詞用於榮民身上,絕對是實至名歸。
由上可知,退輔制度的建立,是基於「崇功報勳」,表達對榮民的感恩和尊崇。當然,隨著社會變遷,對榮民的服務照顧工作,也必須與時俱進、精益求精,全力為榮民提供更妥善貼心的服務。輔導會曾金陵主委日前於立法院業務報告時表示,熱愛榮民與服務榮民是輔導會存在的最大核心價值與意義,並以「宏觀創新、策勵展望」的理念,擬定未來五大施政重點,包括:「堅定維護及爭取榮民合理權益、連結社福資源關懷弱勢榮民、深化庶民服務的理念與作為、務實創新推展退輔業務與工作、維繫團結和諧的榮民大家庭」,務期提升整體服務效能,使退輔工作日益完善。這些施政重點顯示,輔導會不僅承先啟後,更將具體實現「榮民心,為我心」的服務理念。
總之,適逢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及榮民節,衷心期盼大家能深刻體認蔣公的德業,也希望全體國人同胞都能學習效法榮民對國家的真情大愛,以榮民為榜樣,讓「榮民之光」充分朗現,進而開創國家光明願景。
(點閱次數:1151)